Powered by RND
PodcastsArts别的电波

别的电波

别的电波
别的电波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446
  • Vol.394 一猫再猫
    因为本周节目被鸽,所以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临时录了一期日常,除了分享几部影视作品的观后感之外,也对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儿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最后甚至碰出了一个大计划,希望能给每个收听这期节目的朋友带来一些温暖。Shownotes:00:56 广告一:粗野派对第二站正式公布02:21 广告二:帝帝的演出《就想演出》信息06:07 韩队关注的东西太反智了07:46 《一战再战》不动作的动作大片10:18 扒干净美国的底裤11:28 一段纯粹的脏话13:30 东方智慧的完美呈现15:21 越听越像一锅大杂烩17:33 贡献了影史经典公路片镜头19:49 什么是美国精神!22:21 一个慌乱的父亲24:20 如果入围奥斯卡谁能凭此片获奖25:30 广告三:说起配乐就不得不卖盘了26:34 摩托罗拉呼叫器匹配原则到底是什么啊30:44 一冰镜头下的美国红脖34:02 黑人使用的黑魔法更黑36:06 后知后觉的一冰才知道短剧这个东西37:09 安藤居然是短剧受众38:53 嘉宾爱福的作品已经环中国地区爆火了42:32 《欢迎来到德里镇》重新构建史蒂芬金宇宙44:52 安藤的文化考古纠错46:17 剧版《史密斯夫妇》看的进去49:12 谁能记得住《双峰》第二季剧情52:40 朱博士开始为那不勒斯之行做准备了55:28 《树影迷宫》有一些小细节还挺讲究59:01 一冰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水平感到震惊62:11 朱博士的音乐节幻灭之旅71:45 三叔才是最热爱音乐的人72:57 平心而论有的人确实高于其他乐评人74:33 关于一则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79:44 人品和作品分得开么83:08 房本来就都是塌的何来的塌房86:28 没有什么是就这样的88:32 让韩队感到恐惧的是93:36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应该简单点儿96:28 一冰发出了天问102:34 东北物价一直是个迷104:07 我们能跟无聊和解么107:02 安藤对于冬日生活细节的新发现108:28 电波新周边的点子这不就来了113:27 全新的slogan出炉114:33 最后朱博士立下军令状本期主播:韩队、贼贼、朱博士、孙圣联系我们:邮件:[email protected]微博:@别的电波小红书:@别的电波
    --------  
    1:59:53
  • Vol.393 散漫游记/中亚之旅#04:一场看似粗野的派对
    从粗野派对的第一次旅程归来。泡泡和一冰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这次他们也叫来了共同“合谋”的吴鞑靼,三人一起回顾了这次旅程从策划到实施的种种,也分享再次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些故事:从雄伟的神学院到沙漠里的遗迹;从苏联太阳炉到干涸后的咸海船冢;从布哈拉双年展到“被流放”的美术馆;以及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人间烟火和奇妙经历…十天的旅程,让几位同行的伙伴们都产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虽说一路都有聊不完的话题,但千言万语就化作那几句歌词:万水千山总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来不怨命,但求山水共作证! Keynotes:01:41 意犹未尽的旅途06:39 担心都是多余的09:22 每天都在破冰11:50 我们的向导是个老中亚红脖?15:35 这个时代还能不让上桌吃饭了!16:18 快乐司机19:55 乌兹别克汉堡?21:15 研究太阳的太阳能研究中心25:00 未来主义的科学墓地28:26 直男真的会拍照么30:45 拉近距离最好的方式就是喝一顿33:04 一场诡异的辩论39:53 观察中亚的新角度43:52 馕才是真正的好东西45:20 天生被采访圣体46:55 艺术双年展见闻54:18 感情升温最好的方式还是喝一顿62:39 临时成立了考古队66:05 一场人为的生态灾难68:56 引发文化震撼的美食72:49 一家理想主义者的美术馆81:25 意外的偶遇才是旅途真正的灵魂96:02 进入别人的家庭成了保留项目98:37 旅途结束后的小彩蛋102:37 感恩的心104:02 旅行的意义107:23 粗野派对第二站116:52 彩蛋 本期主播:泡泡 一冰 吴鞑靼 联系我们:邮件:[email protected]微博:@别的电波小红书:@别的电波
    --------  
    2:09:38
  • Vol.392 古务运动:在京剧里重写爱伦·坡
    在被焚毁的戏单上,在宫廷残梦与马戏团鬼影穿堂之间,“跳蛙”,从耳语中爬出舞台。这一次,古务运动实验剧团以京剧的形式排演了爱伦·坡的同名短篇原著,把它送入UCCA的灯光中,照见身体、凝望异样。锣鼓一响,鬼神皆惊。大非于洛与古务运动的葛康岚、陈书桐、单琪三位老师跃入剧场:从爱伦·坡的黑色寓言,到京剧的行当程式,他们聊改编初衷,也聊题材边界、隐喻形式,也聊“鬼戏”如何变身当代社会的镜子。跳蛙是优伶,是侏儒,是不被承认的“小丑”。他背着异样的身体,学会了让众人发笑。但这一次蛙男蛙女心中已然泛起烈火,被时代反复遗忘的人们捏紧拳头,不想再低头。 小丑们曾滑稽地活过,现在,选择跃入火光。本期节目,周三上线。 Shownotes:00:44 古务运动携《跳蛙》重返电波现场01:02 陈老师温州庙会“斗台”奇遇记10:05 福柯遇上科本:可能性的京戏幻想13:40 为什么古务的首部改编作品选择了爱伦坡的《跳蛙》?26:08 阎瑞生与南京红爷:戏曲舞台对社会的回声33:41 从哆啦A梦看“童真怪诞”的美学价值37:25 《跳蛙》道具揭秘——“人何以为人?请出示人证!”44:09 不怕剧透:京剧版《跳蛙》在编剧上的巧妙改编53:40 中国文学传统里的恐怖想象与幽暗气息58:40 陈老师童年的“水下触手”记忆63:00 鬼戏的传统:京剧中那些不被谈起的幽灵72:00 《跳蛙》演员班底的组建与磨合75:00 爱伦·坡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史79:40 脸谱背后的寓意:小设计与传承82:16 “被碾压的人”:种族隐喻与回忆潜流92:00 熟悉文本 掌握语言:成本计划与巧思设计 古务运动的“地上幻戏”计划——流动的走马撂地狂欢剧场 单老师的“考里斯马基”译著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本期主播:韩队 于洛 葛康岚 陈书桐 单琪 联系我们:邮件:[email protected]微博:@别的电波小红书:@别的电波
    --------  
    1:51:28
  • Vol.391 孝子贤孙伺候着
    “白事”,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既熟悉又陌生的事。它像是藏在生活背面的仪式——从小听过,却很少真看过;明知道终有一天会面对,却总被忙碌的日子一再推远。这一期,我们请来了一个真正的“行里人”——三代白事班子的少掌柜。他从小跟着家里人奔波在红白喜事之间,见过太多送别的场面,也听过太多离奇的故事。一场白事,究竟是在办什么?那些礼数、规矩、纸活、唢呐,背后藏着怎样的讲究?哭丧、摔盆、报丧……这些看似重复的动作,其实都在传递某种温度。而在仪式的缝隙里,也总有些事儿——科学说不清,道理也圆不了。从旧时的八抬大轿,到如今的电动花圈,白事的形式在变,但人对“送别”的情感始终没变。它不是迷信,也不是作秀,而是一种让人能好好告别的方式。夹杂着敬畏、热闹与荒诞的人情味,本期节目在秋日的周三上线了。01:20 说好的B级片系列哪儿去了04:15 嘉宾的身份是个少掌柜05:42 三代白事世家的传承07:50 办场白事流程跟电影演的有所出入10:53 不能办的规矩13:53 办事儿的第一步16:16 纸糊的手艺和讲究21:02 整体流程到底分几步走23:29 戴孝到底应该怎么戴27:32 报丧是一件特别有人情味的事30:28 摔盆到底摔的是什么33:18 办事儿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些什么35:30 白事班子到底有多少人37:58 八抬大轿不是八个人抬38:59 唢呐是一个神奇的乐器41:52 白事班子能演一整场曲苑杂坛43:52 哭丧是最赚钱的活计49:50 韩队大开眼界的一次偶遇53:46 人人都爱吃大席60:31 韩队的葬礼64:24 诈尸了!74:02 有些事儿不是科学能解释的80:40 为了不被遗忘82:08 未来的白事需要进化86:15 关于下期节目的小关联87:50 嘉宾的另一个身份大公开89:41 一场现代大篷车之旅97:56 少掌柜的特异功能101:34 20年前北京的白事可是有乐队表演的103:21 最后再打一个广告本期主播:韩队 小旭 王痔核联系我们:邮件:[email protected]微博:@别的电波小红书:@别的电波
    --------  
    1:44:24
  • Vol.390 山与海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电波的老朋友——老李。聊聊“玩”和“乐”这件事。主播们跟随他走进无从下脚的原始步道,在乱石与疲惫中摸索出路,又在颠簸中扬帆出海,与海洋的未知力量角力。玩乐看似安静,其实是一场等待与命运的较量——没有人能预料钓线那头是什么,只能让时间自己开口。船体与人身在浪间颠簸、远处的山海之间早已分不清界线。在那一刻,海似乎也在观察我们,观察一个个试图理解自然的微小生物。每一次靠近自然,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暂别纷扰与喧嚣,在山与海找回内心的节奏,也许,片刻宁静之间就能找到那个让人心安的答案。Shownotes:00:55 最熟悉的陌生人02:09 老李的新节目04:19 老李的钓鱼生涯07:45 还没钓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鱼10:27 驾驶我的车14:32 打开沟通的新窗口16:25 做播客这个事儿最重要的是什么21:33 做播客跟玩乐队一样28:03 乐队是再也不玩儿了32:08 有遗憾才是美34:07 大阪世博会可太糟糕了41:37 朱博士的徒步初体验42:43 日本就是到处特产成精45:29 名媛博物馆就让人很费解47:33 老李失败的熊野古道之行53:56 徒步文化是一种修行57:10 量力而为也很快乐61:59 徒步与钓鱼属于一个体系62:40 老李的死亡之旅67:20 要想玩的好就得好好练71:25 朱博士的海钓初体验76:34 钓鱼这个事儿实惠得到奖励的81:11 提杆时怎么可能没有期待83:00 海钓的魔力87:47 老李的另一次死亡之旅91:15 大海的魔性93:11 有些行为可能不算破坏环境95:16 关于海豚的种种99:13 捕鲸文化就是糟粕102:20 由动物表演引发的一些思考106:40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肉眼可见的111:35 学会停才能更好的玩下去本期主播:韩队、泡泡、老李联系我们:邮件:[email protected]微博:@别的电波小红书:@别的电波
    --------  
    1:54:47

More Arts podcasts

About 别的电波

面对无聊现实,我们来聊点别的!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别的电波, This Life of Mine with James Corden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7/2025 - 7:38:2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