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Society & Culture啊!是猫咪呀

啊!是猫咪呀

老鱼 & 小吴
啊!是猫咪呀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74
  • S5.E6 那只是旧衣服,不是爱!
    最近,小吴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十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衣柜整理。这十年,恰好是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初入职场、辗转三座城市的人生旅程。当一件件旧衣从衣柜深处被拿出时,我才意识到,下决心告别为何如此艰难。或许是因为,我们与旧物之间,总有一些「没有了结的羁绊」,一些尚未解开的心结。服装与自我的关系,总是如此微妙。它能表达我们是谁,有时甚至能引导我们成为某种人。但同样,衣服总能第一时间帮我们确认自己「不是」谁。那种穿上身后的别扭与束缚感,是身体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它比我们的大脑更早知道,什么东西不适合自己。在整理的过程中,许多细微的情感会随之涌现:会回忆起穿着某件衣服的自己,清晰地看到她当时的模样,惊觉时光飞逝,感慨自己成长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我而言,一种别样感情是心疼——心疼那个穿着不合适的衣服、承受着自我拉扯的别扭的女孩,那个努力「演」成别人模样的自己。清理衣柜,其实就是一个让自我逐渐变得清晰的过程。很多人在人生转折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从整理旧物开始。这或许是因为,它是一个无比具象化的行动,能将我们内心翻涌的、想要改变的渴望,真切地落实在现实里。最近看到一位博主在毕业时捐掉三大箱衣服后的感受,她说,那种“自己更像自己了”的感觉,清晰而持久。因为她在触摸每一件衣物时,都在有意识地告别过去,并清晰地构想未来——“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未来的她,会穿什么?”当脑海中有了清晰的自我形象,断舍离便不再是痛苦的割舍,而是一次轻松而充满力量的解放。扔掉那些旧物吧!那只是旧衣服,不是爱!内容|时间线:Part 1:我的十年穿衣史[0:10:42] 丢掉旧物为什么这么难?[0:23:55] 十年穿衣史大回顾[0:32:10] 当妈妈成为逛街搭子,就是对一个青春期女孩最深刻的性别塑造[0:50:32] 穿搭是一件高度社会化的行为Part 2. 服装和自我[0:53:46] 穿得「不像自己」是什么感觉?——核心是一种内在自我与外在形象的失调与冲突感[1:05:03] 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衣服?[1:07:33] 是什么阻碍了曾经的自己探索合适的风格?[1:13:55] 服装表达自我,而不是定义Part 3. 清理[1:15:55] 清理衣柜也是逐渐让自我清晰的过程[1:19:43] 衣柜心理顾问(Closet Therapist)和她的 AB-衣橱编辑法[1:20:23] 为什么很多人整理出自己的「常穿款」后会感到情绪化?[1:26:56] 消费总是关于理想的[1:34:15]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和旧衣服说再见Part 4. 整理芜杂的心绪[1:48:00] 内外一体[1:51:04] 杂物堆积的根本问题:拥有很多、不愿放手而产生的失控感[1:58:03] 整理带来自由——“选择将你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与你真实自我相符的事物上,以重拾你的时间、你的空间,并最终重拾你的生活。”📚引用Erving Goffman -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Allison Bornstein - Wear It Well: Reclaim Your Closet and Rediscover the Joy of Getting DressedSpeaking of Psychology: Why clutter stresses us out, with Dn. Joseph Ferrari, PhDLanga Chinyoka (the good trade) - How A Closet Cleanout Can Change Your Life🎵音乐Beò - This Life of Time - Instrumental VersionScore Maestro - Up to No GoodIan Post -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TchaikovskyNotize - TransitionDamon Power - Pour MorThe Places - All Is One - No DrumsDaniHaDani - Déjà RêvéDaniHaDani - Echoes of RemembranceRoy Dahan - LeavesEleven Tales - Flicker of Thought✍🏻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  
    2:04:24
  • S5.E5 检测到「人生2.0」新版本,是否立即安装?
    每一个渴望生长的生命,似乎都会经历一些重大的「版本更新」,就像 「人生1.0」、「人生2.0」…… 的阶段 。在1.0阶段,我们的人生轨迹往往相似:上学、考试、找工作,面对的问题简单直接,也大多有标准答案 。但跨入人生2.0之后,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我未来想做什么?怎样选择,才能让将来的自己不遗憾?步入二十岁末、三十岁初的阶段,这种「要进入新阶段」的感觉愈发强烈。但这种变化,并非来自外界的推动——不是事业的起伏,也不是年龄的焦虑,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在成长。我们开始直面那些曾被搁置的难题:如何与观念不合的人相处?如何迎接未知的挑战?如何在灵活与坚持自我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外界的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坚定?这些问题从四面八方涌来,既陌生又熟悉。它们一直存在,只是过去它们常常被搁置一旁,或许是对于曾经的自己不够重要,不足以影响人生走向。可现在,它们变得避无可避,若不直面解决,人生就无法获得太多进展 。思考这些新问题时,我们也意识到,过去赖以为生的习惯与思维,开始成为束缚。小吴的底层系统是通过大量信息积累和努力学习,解决问题,这让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找到好工作、得到权威的认可;老鱼的系统则是拥抱混乱、灵活变通,这赋予她极强的生存能力与应变力。我们曾依赖这些「旧系统」,尝尽甜头,但在「人生2.0」阶段,它们渐渐失灵了。于是,我们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我们参加了「暂停实验室」的线上训练营,希望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更新自己的「旧系统」 。小吴开始修心,练习正念——这更像是一种内功修炼,不是为了达成外部成就,而是单纯觉察与接纳当下。老鱼则开始学着做规划,用「正念番茄」为混乱的生活建立秩序 。这些尝试与我们过往的成功经验南辕北辙。毫无疑问,那段与「旧系统」不兼容而摩擦的日子异常艰难。小吴习惯了「努力一定有用」,而正念却要求她放下目标,只需观察与存在;老鱼一向坚信自己不适合有秩序的生活,当每天被要求做计划时,她感觉自由被束缚,内心疯狂拉扯,心态也一度崩溃 。然而四个月下来,这段经历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感悟:那些我们以为根深蒂固、无法撼动的「性格」,或许只是固化的习惯 。持续的行动与练习,足以让最顽固的模式出现裂缝,终将被松动与重塑。内容|时间线Chapter 1. 你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0:01:21] 小吴和老鱼近期的一些新变化[0:04:40] 人生2.0[0:08:50] 什么是「底层操作系统」?[0:17:37] 为什么旧系统无法兼容新生活?1)对超纲问题无能为力2)打破锤子定律[0:32:54] 走捷径是一种很荒诞的行为艺术Chaper 2. 修心[0:35:40] 「知道」和「做到」[0:38:47] 为什么修心比修身要更加困难?[0:46:26] 小吴的正念初体验[0:49:44] 「正念」到底在练什么?[0:56:49] 最初的开悟时刻:无法用练外功的方式练内功[1:05:01] 「压力」是对平衡的打破[1:11:20] 怎样应对生活中消极的意外状况?[1:18:13]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插入一小段的暂停!Chapter 3. 在荒芜的人生地里种番茄[1:31:06] 把「拖延症」的坏标签拿掉后,是根深蒂固的习惯[1:45:41] 「正念番茄」历险记[1:47:16] 新手村的新鲜感:五个番茄的快乐[1:53:56] 进阶:开始安排一整天的计划破防时刻1:“那些没完成的事情,不是「不想」做,也不是「没时间」,只是做不到”破防时刻2:狼狈的一天被充分展现在了眼前[1:56:22] P的责任心,就是拖着也要干完的执念[2:09:06] 再次进阶:开始习惯秩序,进阶番茄质量[2:09:48] 那些番茄都是怎么烂掉的?[2:13:08] 松弛人生里,第一次有了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在荒芜中,究竟错过了什么?[2:19:33] 不要用「虚无」掩盖「想要」[2:29:52] 结语“我们之所以行为得当,并非因天赋美德,而是因不断实践而成美德。我们的重复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感谢暂停实验室对本期节目的支持!这里像一个「给大脑的健身房」 ,提供关于行动、认知和情绪的训练 。它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帮你养成新习惯,让自我成长有迹可循。过去几个月的体验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他们打磨产品的用心。所有内容都源于多年用户练习反馈的迭代,每一次练习,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的专业与投入。所以,如果你和曾经的我们一样,在自我成长上有需求,想要改变自己却还没找到好方法,暂停实验室提供的这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或许真的能推你一把 !🙋 暂停实验室的所有练习一个月开一次,最新一期9.1 就要开营啦。关注「暂停实验室」微信服务号,回复「猫咪」即可详细了解练习和报名,新人优惠100元,在校和毕业一年内的朋友,优惠190哦!至于具体如何选择,我们根据自己的体验,也为你准备了一些小建议:如果你近期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找工作、备考、攻克某个项目,但过程中总是感到被卡住、内耗、压力大、精力不够,那我们建议「有效努力」 。这是一套基于脑科学的做事能力训练,可以帮助你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压力和精力,更可持续地实现目标 。如果你的困扰主要是情绪方面,比如不知道如何与焦虑、内耗共处,或是在人际关系中很敏感、总是回避冲突、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绪EBP」会非常适合你 。这套练习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情绪模式,练习情绪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 。当然,如果你是和老鱼一样的“老拖延人”,想要改善拖延习惯,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规划,那请一定试试「拖延应对」。这套练习会帮助你从根本上识别自己的拖延回路,并重建新的行动模式 。✍🏻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  
    2:37:11
  • S5.E4 成为「真男人」的代价
    当一个社会把「成为男人」定义为一个必须不断证明、却又随时可能被剥夺的头衔时,脆弱与暴力会如何相伴而生?前段时间热播的英剧《混沌少年时》,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残酷现实推到我们面前:13岁的Jamie来自温馨的普通家庭,没有精神疾病或虐待经历,却犯下极端暴力罪行。这部剧最令人战栗之处,在于让观众意识到——这种恐怖并非虚构,而是一个普通男孩在「男子气概」焦虑驱使下,一步步滑向厌女与暴力的深渊。剧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Jamie的犯案动机,来自心理医生Briony对Jamie反复的追问:“对你来说,成为男人意味着什么?”本期播客,我们将以Jamie的悲剧为引子,探寻“成为男人”在当代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这样的身份认同,可能会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重负?我们首先深入剖析男性气质的社会建构本质。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论」到「脆弱的男性气概」,我们剖析男性作为一种身份,为何如同走钢丝般脆弱而危险。正是对男性身份的不安和焦虑,催生了一个庞大而危险的线上生态——「男人圈」(Manosphere)。在这里,男性被划分为残酷的等级:身居高位、垄断资源的Alpha男,挣扎于“内卷”的普通男性,以及沉沦在"红药丸"泥沼的边缘男性。这个日益壮大的网络社群,正在通过算法陷阱,将青少年的孤独与羞耻,扭曲为对女性的系统性仇恨。男人圈炮制了一套自洽的厌女语法:宣称世界处于“女性统治”的阴谋之中,男性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女权主义并非追求平等,而是在剥夺男性应有的权利。于是,男性个体的焦虑和愤怒被赋予了虚假的正义感,甚至被包装成一种英雄主义式的使命。在这套逻辑下,愤怒的矛头并非指向赢得竞争的少数男性,而是掌控择偶规则的女性——问题的核心不是女性拥有性,而是她们拥有选择权。由此,恨意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闭环,并催生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暴力袭击。这些现象的背后,更核心的问题是:为何女性主义的兴起,让如此多的男性感到深刻的恐惧与不安全感?是因为被剥夺了“应得”的特权?是陷入“零和游戏”的认知陷阱?是恐惧失去所谓的“言论自由”?还是源自更深层次的存在危机?💰本期节目制作相当不易,欢迎打赏!(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小宇宙打赏时间线|内容Part 1. 脆弱的男性[0:10:09] 性别操演论:性别是一种持续的表演[0:15:15] 男性身份难以获得且高度不稳定[0:17:50] 在不同的文化习俗中,「男人是做出来的」的观点都得到了证实[0:20:15] 常见的男性证明「男人感」方式:1)展现肢体上的强硬、攻击性与支配力2)冒风险3)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房有车4)性能力的展示5)占有女性[0:30:50] 男性的「子宫嫉妒」(Womb Envy)[0:37:59] 男性的身份必须由已经被认可的男性来证明[0:40:17] 与不稳固男性身份直接对比的「稳固的女性身份」存在什么问题?[0:48:35]《算什么男人》歌曲赏析[1:03:24] 当男子气概被挑战,会产生什么样的极端应激行为?Part 2. 男人圈[1:09:53] 「男人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1:11:31] 男性霸权下的阶级观[1:14:18] 红药丸思想[1:23:56] 男人圈中的主流群体1)Incel 非自愿独身者2)PUAs 搭讪艺术家 (主播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翻译)3)MRAs 男权活动家4)MGTOW 米格道/自行其道的男人[1:45:50] 他们为什么都无一例外地仇视女人?Part 3. 坠入深渊的少年[1:50:42] 青春期早期少年们的性别不安[1:59:39] 父与子:最特殊且最重要的男性之间的关系[2:06:49] 不够阳刚的儿子会引发父亲的自身性别压力[2:09:24] Jamie的原生家庭——每一个普通的父权制核心家庭,都经不起仔细推敲[2:22:35] 厌女/Incel 意识形态是如何渗入青少年的?[2:32:08] 一个13岁少年的性别认知:1)真男人不和女生做朋友2)真男人从不被质疑性取向3)性行为是单向的、满足男性ego关系4)性经验之间存在明确鄙视链5)趁着女孩被荡妇羞辱的时候下手,得手率会大大提升6)在女人独处的时候,男人对其伤害是正常的[2:46:11] Jamie和心理咨询师Briony沟通时的两次失控[2:50:24] 他为何坚称自己的无罪?——不是我「做」的——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Part 4. 男人为何害怕女性主义?[3:01:36] 被低估的男性圈的影响力[3:06:09] 被剥夺的应得感,是比不曾获得更大的惩罚[3:12:43] 对失去「言论自由」的恐惧[3:23:36] 男人的存在危机:如果不是男人,他们还能是什么?✍🏻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引用Judith Butler (1988),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i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TheoryJoseph A Vandello, Jennifer K Bosson, Dov Cohen, Rochelle M Burnaford, & Jonathan R Weaver (2008) - Precarious manhood.Kate Manne, Entitled How Male Privilege Hurts Women凯特·曼恩《应得的权利: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Joeun Kim (2024) Male Victimhood Ideology Among Korean Men: Is It EconomicHardship or Perceived Status Decline?Stephanie Wescott, Steven Roberts & Xuenan Zhao (2024) The problemof anti-feminist ‘manfluencer’ Andrew Tate in Australian schools: women teachers’experiences of resurgent male supremacy, Gender and Education,乔纳森·海特 《焦虑的一代:童年的巨大重塑如何引发心理疾病流行 》🎵音乐Adolescence OSTAdrián Berenguer - AwareOut of Flux - GraystarMark Snow - The X-Files (Main Theme from the Television Series)John Dada & the Weathermen - DarknessTamuz Dekel - Blue BeingsDor Ben Lulu - The Witch and the Snitch周杰伦 - 算什么男人周杰伦 - 不爱我就拉倒Julian Cassia - The Joke Is on YouVeaceslav Draganov - Between UsOran Alaloof - Dark ApokoNotize - Transition梁静茹 - 可惜不是你Tiko Tiko - Echoes of TomorrowDaniHaDani - Don’t Look BackMaya Belsitzman - The Day After TomorrowAdrián Berenguer - AwareAdrián Berenguer - Epoch
    --------  
    3:29:53
  • S5.E3 打「登」记
    记一次抵制学术老登的心路全历程。本期节目,老鱼将分享她在读研期间,带领同学发起的一场堪称「学术起义」的对抗行动。面对系里几门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乱象——教授讲课混乱、作业随意,甚至多年无人发声的沉默合谋,老鱼和同学们完成了该系近十年来第一次学生集体抗议。老鱼作为这场行动的主要发起人,亲身经历了从动员、组织、沟通到协调不同立场,最后提交学生联合签名抗议书的全过程,期间观察到了在压迫情境下人性的微妙变化与群体心理的复杂表现。插播:🔥饿了么 ❌ 是猫咪呀 专属福利‼️最新消息‼️饿了么APP官方口令词【是猫咪呀】搜索该口令后,在跳转页面领券下单,比正常外卖便宜6-10元!📖操作流程步骤1:饿了么APP搜「是猫咪呀」步骤2:选店铺,领店铺券下单(注意要满足券的使用门槛哦~)步骤3:下单时,若有其他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能一起叠加抵用(下单能用店铺券和饿了么红包两个优惠!)口令每天可以在饿了么APP上用3次,活动长期有效,千万不要错过哦!时间线|故事节点[0:04:02] 一身反骨的老鱼的另类成长史[0:13:01] 老鱼和人民教师公开叫板的光荣事迹最早要追溯到小学[0:27:53] 老登一号出场[0:34:04] 集体合作是永远的致胜法宝[0:38:16] 好的教育者需要「同理心」[0:44:39] 小吴学习秘籍:找到自己的「好老师」[0:51:12] 老登二号出场[0:59:54] 一场引发民愤的疑似AI出卷的期中考试[1:05:27] 前哨战[1:07:07] 「合作内耗」政治是人类生活中最复杂、最具智力挑战的一部分行动中最大的困难有哪些?[1:08:45] 困难一:大部分人只是想要抱怨而已,不是想要完成什么目标——抱怨为什么令人上头?[1:17:36] 困难二:人只要有处发泄一下火气,就能忍更久了![1:18:14]遇到问题的两种应对方式:情绪型和问题型[1:16:23] 困难三:意识到不公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小,投入时间并不那么值得[1:31:46] 困难四:对权威的恐惧,灾难化冲突过程和结果[1:31:24] 困难五:不同的处事方式,不同的利益考虑[1:39:56] 学生人物群像:1)绝对实力派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型3)不顾一切抱大腿想要毕业4)谨小慎微型5)默默支持型6)大前锋[1:51:00] 困难六:一旦获得了权威者的一点点退让,就会立马偃旗息鼓![1:59:39] 为什么有些群体特别能「忍」?[2:06:37] 尾声✍🏻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 🐱: 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  
    2:16:10
  • S5.E2 出走父权制的精英女性:拒绝共谋、抵抗厌女
    本期,我们将通过剧作《Prima Facie》(初步举证)中主人公Tessa的觉醒之路,探讨精英女性如何在父权结构的诱惑与压迫中,从“共谋者”走向反抗者。Tessa出身工薪阶层,凭借天赋与努力跻身剑桥法律系,最终成为顶尖律所的刑事辩护律师。她曾是法律体系的虔诚信徒——坚信程序正义、中立客观,甚至比那些生于特权阶层的男性更狂热地捍卫这套规则。直到一场性侵将她从「法律的执行者」推向「受害者」的位置,她才幡然醒悟:这个她曾为之辩护的系统,从未真正保护她。这部戏剧的悲剧性正在于,Tessa的觉醒始于信仰的崩塌。她曾是父权逻辑下的模范「成功女性」——熟稔规则,在厌女结构中游刃有余;而创伤迫使她直面系统的暴力,也让她看清:所谓「中立」的法律,在性犯罪领域,实则是男性视角的具象化。借此,本期节目我们剖析司法系统中根深蒂固的厌女偏见,以及女权主义的发展带来的司法领域中性同意标准的突破。Tessa的改变不仅是职业身份的逆转,更从「恐弱」到「直面脆弱」、从「厌女」到「接纳女性身份」的自我救赎——当精英女性不再逃避性别困境,真正的反抗才可能开始。本期节目也是我们女性主义思考的一次延续和深化。在过去的讨论中,我们曾批判《向前一步》(Lean In)鼓吹「女强人成功学」——那种鼓励女性「像男人一样拼搏」却对结构性不平等避而不谈的乐观叙事。Tessa的故事恰恰揭示了这种叙事的盲区:即便女性爬上高位,只要仍以男性标准衡量自己,就永远无法摆脱父权的引力。但这一次,我们想更进一步:「内化男性思维」或许不是个人选择,而是结构性陷阱,是女性在结构性暴力下的生存策略。 当女性在职场、司法系统甚至家庭中被不断规训,她们很可能无意识地复制压迫逻辑——就像Tessa,曾笃信“法律绝对公正”,直到亲身受害才识破系统的不公。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女性往往一开始试图通过”去性别化”来获得平等:她们努力成为”例外”,相信自己”和别的女人不同”。然而性别身份是避无可避的,总有一天,女人会意识到,摆在面前的两条路——要么继续带着中性的面具苦苦挣扎,要么激流勇退,去找到自己是谁——唯有后者,才能带来真正的解放。时间线|内容:我们开小红书啦!🍠 请多多关注:老鱼小吴[0:09:56]《向前一步》之后,我们的女性主义思想进化Chapter 1: 司法体系下内化的厌女症[0:20:20] 被压迫者的生存艺术[0:31:24] 黏附:从行为模仿到深度思想认同[0:35:08] Julian:司法体系中的贵族,完美的父权代表[0:39:49] Legal Truth: 有问题的究竟是程序正义,还是程序本身?[0:47:03] 麦金农: 法律反映了男性控制,强化了男性主导[0:49:25] 刑法中男性视角下的同意制度的演变:1)最初,女性没有拒绝权力2)最大限度身体反抗3)合理反抗规则[1:00:54] 判断一位女性同不同意真的有「世纪难题」那么难?[1:08:42] 强奸迷思(Rape Myth)[1:13:55] 第三波女性运动浪潮下的新的同意标准[1:17:48] 对于个别男性的“《初步举证》的性别解读别太上头”的反驳Chapter 2: 双重意识「双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更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方式:包含着分裂与对立的思想、追求与理想。[1:22:44] 女性的双重意识,就是内化的厌女症[1:23:20] 症状一:恐弱症[1:30:36] 为什么有的女性不会因为性别不均感到困扰,反而以是“唯一的女性“ 为荣?[1:36:46] 症状二:对父权规则内化与漠视[1:47:13] 父权交易:利用女性视角更好地为父权效力Tessa 对司法系统的笃定更像是一种自我麻痹[1:52:07] 如此显而易见的厌女,她们真的看不到吗?[1:56:07] 压迫者之所以接受内化压迫,是出于对自由的恐惧Chapter 3:觉醒[2:00:13] 意识化(conscientização):对社会、政治与经济中的矛盾与不公的深度而主动的觉知,并伴随着批判性地分析这些矛盾并采取行动去改变所导致的压迫现实的能力。被性侵如何改变了Tessa的生活?[2:02:20] 1) 生活上的巨大改变:性暴力比起非性暴力,有什么特别之处?[2:07:21] “性侵会带给女性持久的、广泛的恐惧感”[2:18:18] 性暴力更不容易被承认为真正的伤害[2:21:44]  2)自我叙述的崩坏[2:34:30] 女性的命运共同体[2:41:44] 为什么陪审团中的女性不愿相信女性受害者?——不承认伤害的发生,何尝不是另一种保护机制[2:28:03] 人们如何应对高偏离事件?——重建自我,受害者还是幸存者叙述[2:29:28] 谁在羞耻于房思琪的弱女叙述?Epilogue 结语[2:55:17] 女人就是”被当做女人(第二性)对待的人“有没有可能有真正的在男权社会中不受压迫的“女人”?[3:05:02] 无法逃离身而为女人的我们,都有过厌女的时刻,因为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女性要开始女权重塑的工作,首先必须理解:我们每个人(无论种族、性别或阶级)都曾与这个压迫体系有过共谋。我们都需要有意识地与它断裂。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早做到。我们对自己的同情、对觉醒过程的认可,也必须应用于那些还未觉醒的人。若我们以政治优越感去推动她们加入女权运动,这个运动最终也会沦为另一种压迫等级制度。”——Bell Hooks 《女权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本期节目制作相当不易,欢迎打赏!1. (推荐使用) 爱发电:打开网址 https://afdian.com/a/ahsmmy 进行打赏,安卓用户可直接在爱发电APP进行打赏~ 感恩的心❤️2. 小宇宙打赏📚引用罗翔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上野千鹤子 《始于极限》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atharine A. MacKinnon – Rape RedefinedCatharine A. MacKinnon – Towards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Under the Ropes – Internalised Misogyny and Girlboss Feminism in Women’s Muay ThaiPaulo Freier –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Kaitlin M. Boyle – Sexual Assault and Identity Disruption: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Posttraumatic StressJason Schnittker – What makes sexual violence differen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sexual and non-sexual violence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Victim or Survivor: Terminology from Investigation Through Prosecution.🎵音乐《初步举证》OSTQuinten Coblentz – GenesisNono – The 5th SeasonBeò – Season Finale – Instrumental – No DrumsRoger Louis Harmon – Apogean TideSolitude8opus – Impromptu in F Minor Well Meet AgainMuted – Bleeding FieldsLaurel Violet – Letting Go✍🏻联系我们小红书 🍠:老鱼小吴听友群🐱:添加小助手wx – badaolaoyu邮箱(听众来信/商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  
    3:14:10

More Society & Culture podcasts

About 啊!是猫咪呀

【啊!是猫咪呀】是一档致力于探索人性和人物心理学的播客。 「猫咪」一词来源于美国电影编剧布莱克·斯奈德创造的编剧法则:被他称之为「救猫咪」的场面,是主人公做了某件事——比如救了一只猫咪——从而让观众认可、喜欢上他的决定性时刻。 我们剖析影视作品里的人物故事、观察普通人的生活、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也会深挖自己的内心,旨在找出隐藏在形形色色故事里的「猫咪」——那些反映人性中真实、复杂、幽微的元素。 好奇心与同理心泛滥的我们,欣赏复杂而深邃的人性刻画,抵抗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关心个人成长,期待人与万物间持续发展出奇妙的联结。 欢迎大家通过下方的爱发电链接收藏、订阅打赏我们! https://afdian.net/@ahsmmy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啊!是猫咪呀, We Need To Talk with Paul C. Brunson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17/2025 - 6:59:58 AM